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将预注册的重复实验纳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

来源:心理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1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心理学界的可重复性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从2011年到2016年,国际心理学界对可重复性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暴露问题、否认/争论、接受和应对几个阶段。2011年到2012年间集中爆发了
心理学界的可重复性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从2011年到2016年,国际心理学界对可重复性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暴露问题、否认/争论、接受和应对几个阶段。2011年到2012年间集中爆发了Bem的超感知觉研究、Stapel长期学术造假和老年启动(elderly priming)重复失败等几个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的集中爆发,将严重的重复危机暴露在心理学家的面前,成为了国际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2014年期间,不少期刊组织了专刊对可重复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各种学术会议上也出现了相应的专题讨论。这一阶段中,主要讨论点在于:心理学研究中是否存在“可重复危机”?已经发现的重复失败问题是特殊现象还是心理学研究的常见现象?2015年开放科学合作组(Open Science Collobratio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对心理科学中可重复性的估计(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发现2008年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与认识(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和《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三个杂志上的100篇文章的可重复性大约为39%,该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s,APS)也组织了预注册的重复报告(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s, RRR),这些规范的、大规模的重复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无法重复。这些重复研究使得心理学研究者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心理学中不可重复的研究,可能不是少数,而是很常见的。2016年开始,国际同行们开始更加认真地讨论如何应对可重复危机,包括在讨论可重复性危机时的语气(tone)的问题、如何开放数据、材料等。同一时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开放科学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 OSF), 越来越多的杂志开始采用透明开放的用稿政策, 包括《自然》与《科学》。 从某种程度上讲,将直接重复研究当作是“不具有创新”“没有意义”的工作,可能正是心理学研究可重复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由于直接重复验证工作的缺乏,心理学的理论与假设既不会被证实也不会被否定,变成了不死的“僵尸”理论(Ferguson & Heene, 2012)。正是如此,最近Zwaan等人(2018)在《行为与脑科学(BehaviorandBrainScience)》上撰文,指出直接重复实验应该成为心理学的主流。从以上对可重复性问题的简单回顾中可以看出,可重复危机已经给国际心理学界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有许多变化直接与论文发表的政策相关,包括鼓励直接重复研究。国内心理学界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心理学报》开始加强对可重复性的关注,对《作者自检报告》进行了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可重复性虽然是检验科学的黄金标准,但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中却极少。在当前背景,将重复实验作为培养学生一部分,可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可重复性的理解,例如,将预注册的直接重复实验(preregistered direct replication)作为方法课的大作业进行。预注册的直接重复实验可能会带来如下好处: 首先,预注册的直接重复实验有助于学生完整地体验和学习当前国际心理学界主流的研究过程。目前,国际心理学界已经对研究各个阶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地正确做法进行了充分地讨论,也对如何进行开放透明的研究编写了非常详细的指南(如: 图1 研究过程中符合公开、透明和开放原则的研究操作(上)以及可疑研究操作(下)注:引自胡传鹏, 王非, 过继成思, 宋梦迪, 隋洁, 彭凯平(2016) 其次,注册的直接重复实验,可能用来重新检验一些重要的研究假设。由于心理学研究中的效应量本来就比较小(社会心理学的效应量中值约为相关系数r=0.2左右),因此,直接重复实验检验一些重要的研究假设是非常好的机会。假如多个学校的学生同时重复一个重要的实验,这将能够获得大量的重复数据,从而能够使用具有较强的统计检验力的实验来检验一些重要的研究假设。如果重复成功,则为原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如果重复失败,则可能否定原理论,迫使研究者反思重复失败的原因,并设计新实验来进行验证,避免了心理学中的“僵尸”理论。 再次,注册的直接重复实验可以在正式的期刊上发表,增强学生参与感。由于直接重复实验受到了心理学界的重视,而预注册又是保证重复实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预注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网址: http://www.xlkxzz.cn/qikandaodu/2020/0907/330.html



上一篇:“心理学研究的新模式与新方法”专题简介
下一篇: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研转型与课堂变革

心理科学投稿 |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版面费 | 心理科学论文发表 | 心理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理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