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情感计算: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

来源:心理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1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传统的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虽可借助屏幕、键盘、鼠标等形式来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的“交流”,计算机系统也能精准执行用户发出的各类指令,但却始终无法理解和体会人类的心绪或
传统的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虽可借助屏幕、键盘、鼠标等形式来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的“交流”,计算机系统也能精准执行用户发出的各类指令,但却始终无法理解和体会人类的心绪或情感。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及认知科学、心理科学等领域的不断深化研究,人们开始期待能够像朋友般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流。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即需要计算机系统拥有如同人类一般的情感。在此背景下,“情感计算”领域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借助这一前沿技术,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对情感进行抓取、识别、分析与表达,更能摆脱其原先“冷冰冰”的机器感,真正实现与人类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为计算机系统寻求“读心术” 而今,计算机已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人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内,都会面对计算机屏幕进行操作和工作。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作或社会生活的工具而存在。然而,是否会有人不再将计算机仅视为一台机器或工具,而是尝试像朋友一般与其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这一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人机交互中的情感交互。 现阶段,诸如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诸如微信聊天语音的文字转换功能,文件扫描的OCR文字识别功能,都是极为典型的事例。但人机交互过程一旦从自然语言跨越至情感沟通时,人们所面对的仍是一台没有丝毫情感的“冷冰冰”的机器。计算机系统既无法观察人的情感表现,也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变化。不过,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新浪潮的风起云涌,前述问题涉及的感知智能已逐渐成为一项核心研究领域。 与自然语言交互一样,情感交互作为感知智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是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是机器人与人类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智能时代下,人们对于机器人能够辨别用户情感,并予以智能回应的愿望与需求尤为迫切。从某种程度而言,“人机情感交互”与“人和人交流”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最为关键的即是计算机能够拥有类人的“情感智能”能力。为了消除人类和计算机系统之间客观存在的情感交互障碍,有研究者就此提出了“情感计算”的概念,以期对人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信息予以专门处理。 简单来说,“情感计算”就好比是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是机器人所寻求的“读心术”技能——拥有情感计算的能力。计算机系统一旦能够借助于这一“读心术”进行察言观色,未来或将具有近乎于人类的智能水平,进而变得更为强大和聪明。 情感计算与人机互动 人类对于自身情感的研究,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很少有人会将情感与“冷冰冰”的无生命的机器相联系。唯有在科幻作品中,才有各类拥有类人智慧与情感的机器人出现。对于传统的人机交互而言,其主要通过屏幕、键盘、鼠标等方式来进行。计算机系统能够精准地执行用户发出的各类指令,却始终无法理解和体会人类的心绪或情感。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自然,且充满感情,久而久之,人类在与计算机系统的“朝夕相处”中也难免“日久生情”,进而期待其能够具备情感能力。可以说,“情感计算”的问世,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首次将探索目光汇聚至人类自身的内心活动。只有首先认识人类自己的情感,才能对其进行计算,进而适用于计算机系统或机器人之中。 所谓情感计算,最初由被誉为情感计算之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罗莎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教授所首创。在皮卡德教授的长期研究生涯中,其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人类的情感转换为“0”和“1”的计算机语言。她提出,情感计算是与情感有关的,来源于情感或者能够对情感施以作用的一种计算。情感计算的研究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认知科学与心理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人的情感与智能等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展。情感计算的最终目的,就要通过赋予计算机系统类似于人类的观察、识别、理解、表达以及生成各类情感表现的能力,来构建起和谐的人机互动环境,从而令计算机系统具备更高、更全面的智能,能使其如同人类般进行自然、生动且亲切地交流与互动。 情感计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便是让计算机系统掌握情绪识别的能力。相信在大家已略显模糊的记忆中,可能还会记得初识微软Office系统时,在打开Word软件的同时,都会有一个类似于大眼睛曲别针图案的Office智能助手Clippy出现。Clippy实际上是一个极其聪明的机器学习型人工智能(AI)。其可以准确识别并判断用户在Word中所输入的究竟是普通文字还是信件等文档。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部分用户对于Clippy的态度,似乎都不甚友好。用户在使用Office系统时,可能不是在艰辛工作,就是在苦思冥想。通常来说,用户此时的心情都较为阴郁。但Clippy无论在何时,都看上去极为开心。试想一想,人们在心情不佳时,看到过于开心的Clippy,难免会更受刺激。因此,当比尔·盖茨的微软宣布Clippy将被取消时,大部分用户都为之雀跃。甚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网址: http://www.xlkxzz.cn/qikandaodu/2020/0907/335.html



上一篇:心理学研究的动向:基于对美国《心理科学》创
下一篇:品读

心理科学投稿 |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版面费 | 心理科学论文发表 | 心理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理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