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数学天才许晨阳:对那些有兴趣的年轻人,过度

来源:心理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5 04:4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辑:顾军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 2000年以后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当中,IMO奖牌获得者的比例显著增高,14名获奖者当中有至少8名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获得了奖牌。 这一方面同这几

  编辑:顾军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2000年以后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当中,IMO奖牌获得者的比例显著增高,14名获奖者当中有至少8名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获得了奖牌。这一方面同这几十年来数学内各学科影响力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在全世界数学的精英教育中,有一种日渐增强的趋势,即把数学竞赛尤其是IMO作为选拔培养数学家的一个环节。而2015、 2016两年美国IMO队教练罗博深是我在普林斯顿读博士时的同学。他现在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也是组合数学研究领域的年轻专家。他参与进IMO美国队,也许标志着美国的数学精英教育界在长期重视著名的普特南大学数学竞赛之外,现在也把他们的目光更进一步聚焦在了IMO这样的中学数学竞赛之上。我想这对于过去二三十年统治了IMO的中国队,应该是一个很有益的挑战。

也许数学竞赛和百米短跑确有相似之处,因为他们都需要短时间内的爆发力——一个是身体上的,一个是数学技巧上的;但是数学研究的成功所依赖的能力却丰富得多。

我将主要从数学研究的角度切入这两个方面。但是我首先想要强调,尽管我在这里主要讨论数学竞赛为数学研究所做的准备,但这只是数学竞赛的效用之一。实际上每年参加数学竞赛的佼佼者中,最后从事数学研究的绝对数量并不高。很多人选择了其他工作,并作出了优秀的成绩,而在他们取得成就的各种素质中,数学竞赛培养出来的能力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一个令我感兴趣的比较是在不同文化下那些没有选择数学研究的人最后所从事的工作: 一个未经查证的说法是中国人多选择了金融,而美国人多选择了高科技。

如前面所说,培养数学研究人才只是数学竞赛的社会效用之一。因为只从这个角度切入,尽管这里很多讨论也可以被推广到其他情形,但我也并不试图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数学竞赛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模式,最积极的一点是让很多对数学有兴趣的志趣相投的孩子,很早地共同处于一个团体之中,相互影响,产生良性竞争。而这个模式的形成,也为整个社会选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往往在于充分发展属于每个人的最强能力。而怎么识别这种能力然后加以培养,无论对每个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基本的意义,也是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这一点上数学竞赛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我在数学竞赛中获得最珍贵的经历,便是通过交流,看清了自己的情况,并且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一方面我因为数学竞赛,免试进入了北京大学;另外一方面我也因为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认识了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后来和我一起从事数学研究的好友,而丰富了自己。有时候我甚至想,如果能早一点结识他们,也许我会更早下决心从事数学研究。

文章节选自《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人才》(库超、熊斌主编)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一个没有很强数学竞赛传统的中学里出来,和很多人比起来,我对数学竞赛的了解并不算非常深,进入大学之后的近20年,我对数学竞赛也基本只是一名旁观者。我唯一一次参加全国级别的数学竞赛是在1999年,作为入选冬令营的四川队最后一名通过冬令营考试,幸运地被选进入了国家集训队。那一年我在为进入冬令营的准备中认识了朱歆文,然后在冬令营四川队中认识了张伟,之后又在集训队里认识了陈大卫、刘若川和恽之玮。之后我和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数学研究路上的挚友。在北京大学的同学中,有不少人也从参与数学竞赛开始,成长为优秀的数学家。一个不完全的名单里包括了安金鹏、何旭华、倪亿、于品、袁新意、肖梁、余君等。其中的一些人在今天的国际数学界也已经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


关于数学竞赛经常被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在其中投入多少社会资源。

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我很清晰地记得,自己正是在1999年的国家集训队一个月的训练里,逐渐开始意识到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获得了数学竞赛能给予我的所有东西,需要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而我的导师科拉曾经两度取得IMO金牌,但他却是匈牙利IMO队里为数不多的来自非“特殊数学班”的选手。相信这种更加平衡的教育对他日后数学研究上的成功有很大益处。因此,我建议对数学竞赛佼佼者进行更全面的教育,把数学竞赛视为整个科学甚至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相信这对他们漫长的人生之路而言,是更有益的教育方式。自然这也对数学竞赛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网址: http://www.xlkxzz.cn/zonghexinwen/2022/0725/1046.html



上一篇:新研究:维生素B6可减少焦虑和抑郁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从

心理科学投稿 |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版面费 | 心理科学论文发表 | 心理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心理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