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倒立时为何识别能力下降?航天与地面实验共同作

来源:心理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8 07:5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专门的实验,来检验上文提到的两种假说。而开展实验的理想环境之一,就是天然的失重环境--太空。 赖于对形状信息的加工,主要受制于视觉经验,而后者包含

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专门的实验,来检验上文提到的两种假说。而开展实验的理想环境之一,就是天然的失重环境--太空。

赖于对形状信息的加工,主要受制于视觉经验,而后者包含了对运动信息的加工,受重力影响显著。

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当中,认知心理学最为重视行为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因此,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前后,研究者还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了受试者的神经活动。结果表明,负责生物运动加工的pSTS脑区活动及其与处理重力信息的前庭系统活动的功能连接在模拟失重后都表现出了显著变化。

为了验证航天实验的发现,研究人员又在地面开展了一项模拟失重效应实验。实验采用-6°的头低位卧床方法模拟航天对人的影响。该方法可以诱发类似失重状态下的体液头向转移,带来生理和前庭响应上的改变。结果表明,45天头低位卧床实验产生了和航天实验类似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被试者的生物运动知觉倒置效应。

假说是现代科学的基石,也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可是,仅仅有假说还是不够的,只有实验才能支持抑或是证伪假说。

第一种假说认为,人类对正立运动的敏锐感知完全源自于视觉经验,就像是人们更容易识别正立面孔一样,看得多自然识别得好。第二种假说认为,这一现象或与作用于生物体,包括人类自身的地球重力的影响有关。

“这一系列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第二种假说,即前庭重力计算参与塑造了人对视觉生物运动朝向特异的知觉敏感性。”王莹总结说。

作为基础研究,目前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始。科研人员期待着在未来继续开展研究,以增进人们对失重条件下人类视知觉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利用。

然而,人类对正立生物运动刺激相对于倒立刺激的知觉优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两种假说可以解释。

既然生物运动知觉能力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这种能力会受到视觉刺激朝向制约?“倒置”为什么会导致生物运动知觉下降?我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可能的答案。

“目前,我们研究的是生物运动知觉,而非生物运动同样值得关注。航天员在太空重力条件之下,既要和队友打交道,又要操作各种不具有生命性的仪器,接触到各类视觉信息。全面把握失重影响人类视知觉的规律,才能为航天员的太空作业提供更多便利,促进航天器人机界面的优化设计来提高航天员作业效率、降低航天员作业负荷。这也是我们的研究在未来潜在的应用方向之一。”王莹介绍说。

未来还将研究非生物运动识别

新研究对两种假说加以检验

“此外,了解不同重力条件下人脑的可塑性,也有望为探索深空提供帮助。例如,月球的重力条件和地球不同,运动知觉研究或有助于评估登月活动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合作团队的成员都期待在未来能共同开展更多的航天实验,为我国的航天科研事业继续贡献一份力量。”王莹表示。

太空,是天然的失重环境,也是许多科学实验难得的开展场所。得益于我国载人航天领域“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与机制研究”的前瞻设计,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工作者的精密组织,以及中国航天员辛勤的“接力”实施,中科院心理所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研究人员积累了许多来自太空的宝贵实验数据。

但是,科学研究已经发现,生物运动知觉受到众多因素影响,某些干扰可能会导致其敏感度下降甚至“失灵”。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几个光点附着在运动生物的关节上,再把这些光点的运动动画交给被试者观看。结果表明,凭借出色的生物运动知觉能力,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检测到生命体的存在,并从中提取出丰富的生物社会信息。但是,如果把这些光点动画以倒置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对其中信息的感知能力就会显著地变差。

王莹介绍:“在小鸡实验当中,刚孵出的小鸡对正立的母鸡运动动画会做出反应,例如模仿母鸡的朝向和动作。而面对倒立的运动动画,小鸡却没有类似反应。我们人类和小鸡一样,都对正立的生物运动更敏感,说明这种敏感性可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这种现象的进化意义在于,它能帮助我们选择性地对符合地球重力作用的运动模式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探测环境中生命体的存在。”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网址: http://www.xlkxzz.cn/zonghexinwen/2022/0728/1050.html



上一篇:做游戏!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进
下一篇:朝阳亲子教育基地挂牌,市民可免费预约参加

心理科学投稿 |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版面费 | 心理科学论文发表 | 心理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心理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