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论文(2)

来源:心理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21 20: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所熟悉的设计过程,被描述为五个步骤(对这五个步骤的描述有很多版本,但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 1. 发现并定义问题 2. 通过调查与研究来深入理

我们所熟悉的设计过程,被描述为五个步骤(对这五个步骤的描述有很多版本,但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

1. 发现并定义问题

2. 通过调查与研究来深入理解问题

3. 创造性地提出构想

4. 精炼构想并付诸实践

5. 进一步迭代

当然,用这五个步骤也无法准确描述设计的非线性过程。比如,在第三步提出构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回到第二步进行调研并重新理解问题。

人造事物(the artificial)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对理解设计都至关重要,它们是:「人」和「人」。嗯,并没有什么不对。

前一个「人」,指的是「人造事物」中的「人」。设计是「人」创造事物的过程,强调的是人为的构想与规划,而机械化的生产并不是设计。棘手问题是难以程式化(ill-foumulated),且不可确定的(indeterminate),设计就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构想、付诸实践、循环迭代等步骤来创造出成功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智能,包括知识、逻辑、同理心、创造力、情感等,(至少在目前)是无法被程序所替代的。

后一个「人」,隐藏在棘手问题中,指的是社会系统中,引发棘手问题的「人」。不论是信息的含混不清,还是多方利益的决策者,还是结果在整个系统中难以捉摸,这些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根本原因,都来自于「人」。无论是符号、物体、服务,还是系统,每一个 placement 中的设计活动,都是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人与人的交互(interaction)中来,最终也要回到人与人的交互(interaction)中解决。

嗯,这就是设计。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的七大流派吗?

介绍一下我比较喜欢的几个流派心理学流派,

1、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疗的主旨在于解决人们的内心,从而最终重构一个人的基本人格,精神分析疗法并不限于问题的解决和决定学习新行为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个体将更加深入地探究自己过去,其自我理解水平也将从中得到提升

2、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目标在于消除来访者对生活的自我挫败观点,并帮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更加宽容、理智的态度。来访者将了解到一下内容:自己如何将自我挫败的想法结合进生活,又是怎样将这种错误的思维保持下来,他们因该怎样来摧毁这些破坏性思维,如何帮助自己学会哪些能改变行为和情感的新的思维

好了这是我喜欢的心理疗法,其他疗法可以在百度上收到了解

心理语言学有哪些研究方向?

先来说说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吧,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有几十年,它是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独到研究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它的出现主要为了探索人类心智本质和结构。心理语言学的诞生总的来说要归功于心理学之父一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一冯特。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成立,从此他就开始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之后他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探究了人类的心质结构和意识。所以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在冯特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各种学家。最早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果不其然,在冯特的影响下,勃斯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等研究方面。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心质》。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学”(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和“语言心理学” ( 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到了1951年.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聚集在康奈尔大学.讨论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1954年.奥斯古德和西贝奥将讨论会的文件和报告汇编并将其命名为《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评述》( Psycholinguistics: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此书的出版也就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一一心理语言学一一的正式诞生。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网址: http://www.xlkxzz.cn/zonghexinwen/2022/1221/1072.html



上一篇:心理科学论文范文格式(心理科学论文范文格式
下一篇:没有了

心理科学投稿 | 心理科学编辑部| 心理科学版面费 | 心理科学论文发表 | 心理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心理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